“莲花味精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了!”
近日,一则谣言再次将“莲花味精”这个老牌国货推到聚光灯下。对此,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虽然确实经历过“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的窘境,但从来没有“穷得只剩一栋办公楼”。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莲花早已搬迁到新厂区,焕然一新的厂容厂貌、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让网上的谣言不攻自破。
经过多年沉淀与转型,莲花味精早已走出泥沼,自2020年完成司法重整后,莲花不仅迎来新生,而且经营发展持续向好,并在近几年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据统计,2023年,该公司净利润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78%。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利润2亿元至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7007.26万元至10,007.26万元,同比增长53.93%至77.02%。
“国货之光”莲花味精,正在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首发于大象新闻客户端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大象新闻记者 王含冰 王艺枫 成书丽
高开低走的莲花味精
上世纪90年代,莲花味精是味精领域绝对的统治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袋莲花味精,“莲花味精,颗颗香浓”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
莲花味精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周口地区味精厂,成立初期年产量仅为400吨,产值为945万元,凭借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机遇,莲花味精实现了飞速增长。
1997年,莲花年产量达12万吨,产值飙升至22.3亿元,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3.4%,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到了2001年,莲花控股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出口到了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项城当地的支柱产业。高峰时,莲花味精上缴税收一度占项城财政收入的67%。
“2001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消息传出来后,其他企业都在担心该怎么和国外企业竞争,我们就已经做好了主动出击的准备,是信心十足的。”企业负责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然而没人料到,莲花味精的衰败会来得如此迅猛。
“味精脱发致癌”的谣言四起,与此同时,公司还出现工人停工、资金占用、管理混乱、董事长辞职等多种乱局,加剧了企业困境。
2002年,莲花年度净利润暴跌86.71%,仅剩0.19亿元;2003年,出现上市后的首次亏损,直接亏损1.45亿,市场占有率从巅峰时的43.4%,骤降至4.9%。
曾经的“味精帝国”,倾颓之势似已无可挽回。
2020年在多方努力下,公司通过土地置换、资金注入、转增股票等一系列举措,完成司法重整,解决了约20亿元的债务问题,妥善安置万余名职工,卸下沉重的负债和人员包袱的莲花味精终于得以涅槃重生。
重生之“国货之光”归来
尽管此前被贴上“最惨国货”的标签,但沉寂的日子里,莲花一直以产品为王,默默守护着蒙尘的“国货”招牌。
事实证明,上天也眷顾着这一老牌国货的坚守。
2022年,酱油添加剂事件爆发,莲花味精因“配料表干净”再次走进公众视野;2023年“79元套餐”事件将泼天流量洒向各大国货品牌,莲花味精进一步“翻红”,更有科普博主“味精不致癌”的辟谣视频引发全网热议,掀起全网为莲花味精“平反”的声浪。
莲花也紧紧抓住宣传机会,向消费者展示产品配料表,宣传产品由谷物酿造。曾经观众只有个位数的直播间,涌入上万名网友,火热互动间,莲花味精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国货崛起国潮复兴的大背景下,国民情绪主导的消费的确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莲花抓住了这个窗口。”《键指财经》创始人、华鼎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周健表示。
除了国潮情绪拉动,莲花再度“王者归来”,更重要的还是依靠过硬的产品及企业改革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
“2020年完成重整以后,我们打造了‘产供销储运’协同管理机制,将财务、法务和政务统一起来无条件为业务发展服务,并制定了‘线上和线下营销相结合、国际国内市场、研发销售相结合’的发展等策略,提高了企业运营管控能力。”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通过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公司整体发展面貌呈现不断向好态势。
重组后的莲花经过多年发展,摆脱了对传统单一产品味精的依赖,围绕调味品体系推出松茸鲜、酱油、料酒、香醋、火锅底料等更加多元的产品,与此同时在线上渠道发力,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产品,实现了迅速“翻红”。
根据线下零售监测网络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各类调味品中,莲花市场份额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且同比仍然呈现正增长态势,增速为13.7%,是TOP5味精品牌中唯一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的企业。莲花味精200克、400克、100克市场份额分别为8.35%、7.18%、5.4%,包揽味精品类前三位置。
“莲花味精能打好‘翻身仗’,关键在于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提升了。”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陈振杰分析,莲花做好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了主业,味精产业市场覆盖率、能见率较之前有所增加,离消费者更近了;二是对整个调味品系列进行综合开发,品类更加多样了;三是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外贸出口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都助推了企业由“网红”变“长红”。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消费+科技”双驱并进
在食品调味主业不断做强的同时,伴随飞速发展的市场环境,莲花控股也把握科技时代的巨大机遇,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于2023年6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杭州莲花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进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云计算等科技创新领域。
一个传统食品企业,将战线扩大投入到科创领域,乍一看似乎这个跨界玩的有点大。但在陈振杰看来,对于一个在向好发展的企业来说,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也不算跨界,因为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都在迅速普及应用。很多企业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新技术,再去推广这些新技术。比如牧原,就把养猪智能化了,这些装备也会形成一个产业。”
目前,莲花控股的算力业务发展迅猛。2024年前三季度,其算力服务业务收入已达5570.71万元;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累计签订的算力服务合同金额为7.44亿元;2025年1月,公司又签订了5.72亿元的算力服务大单。
“涉足科创领域,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面对未来的布局。”周健认为,传统的生产型企业现在都面临一种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如何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些都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和赋能。
“企业提前在技术研发上进行布局,并结合自身的产品、渠道、供应链,把技术性的手段嫁接过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是一种具体的指导,我认为这是很正确的做法。”周健说。
“我们通过发挥AI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已构建了食品营销模型,实现了对消费者行为的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提高了营销效率和营销额的提升。同时,公司新零售团队也通过整合多平台数据、优化售前咨询和售后处理流程,显著提升了新零售的客户体验与运营效率。”莲花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入推进“消费+科技”双驱并进,成为莲花控股未来的发展战略。
“未来,在外延式发展方面,莲花控股还将围绕调味品、健康食品和算力上下游产业链加大并购重组力度,促进公司做优做强,推动公司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公司副董事长李斌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本稿件为大象财富原创,未经大象财富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及其他组织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摘编、展示、改动或建立镜像。如已转载,请自行删除,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0371-65888889;邮箱daxiangcaifu@126.com。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