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口岸旅检渠道查获了一起非法携带濒危物种制品入境的案件,一名旅客携带36件玳瑁手镯,总重724克,试图通过海关入境。这些手镯质地晶莹剔透,呈黄褐色和红棕色交织,经鉴定确认为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玳瑁的背甲壳制品,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列明的保护物种,并被中国列为一级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玳瑁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稀缺性,常被加工成手镯、挂件等高档饰品,但其非法贸易行为严重威胁到这一物种的生存。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玳瑁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性国际贸易。此次事件不仅揭示了非法贸易的猖獗,也再次提醒公众,携带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进出境是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处罚。
海关工作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该旅客行李箱图像异常,随后通过人工查验确认了上述物品。目前,这批玳瑁制品已被海关暂扣,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海关方面表示,将依法对涉案人员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广泛关注。玳瑁不仅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美丽的外观和经济价值,许多不法分子不惜违法牟利,导致这一物种濒临灭绝。近年来,中国海关多次查获非法携带的玳瑁制品,仅在2024年,各地海关就查获了包括手镯、梳子、扇子在内的大量玳瑁制品,数量和重量均令人震惊。
海关提醒广大旅客,出境时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携带或邮寄濒危物种及其制品。同时,海关将加强对进出境旅客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携带濒危物种制品的行为,以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法律尊严。
玳瑁制品的美丽与稀缺性使其成为非法贸易的高利润商品。然而,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也对濒危物种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拒绝购买和使用濒危物种制品,共同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力量。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从源头上遏制非法贸易行为,保护濒危物种免受侵害。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