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期间,赛事信息系统遭到境外网络攻击,累计攻击次数超过27万次,其中来自美国的攻击次数高达17万次,占总攻击次数的63%。此次攻击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国际大型赛事中的网络安全挑战。
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布的报告,此次攻击从2025年1月26日持续至2月14日,攻击手段多样且复杂,包括探测扫描、指纹信息获取、漏洞注入等。这些攻击主要针对赛事信息系统和黑龙江省关键基础设施,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
从攻击行为的特征分析来看,攻击者利用了多种网络攻击技术,包括文件读取漏洞、SQL注入攻击、HTTP协议伪造等。这些攻击不仅针对赛事信息系统,还波及了黑龙江省的重要基础设施,显示出攻击者意图广泛且深远。
此次攻击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其中美国的攻击次数最多,达到17.0864万次,占比超过63%。此外,韩国、德国等国家也参与了攻击,其中韩国的攻击次数位列第五,显示出此次攻击的国际化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攻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来国际间针对大型赛事的网络攻击的一部分。例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也遭遇了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事件,攻击者利用病毒、木马等手段瘫痪了部分赛事系统,导致服务中断。
面对此次攻击,哈尔滨亚冬会网络安全保障团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攻击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成功抵御了大部分攻击。然而,此次攻击暴露了中国在国际大型赛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也凸显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的紧迫性。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此次攻击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已将相关细节提交给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和追责。同时,该中心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网络攻击的威胁,保护国际赛事的安全。
此次亚冬会遭遇的网络攻击事件不仅对赛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影响,也对中国网络安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国际赛事的应对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威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