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加拿大宣布,将对所有未纳入《美墨加协定》(USMCA)的美国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作为对美国前一日生效的全面汽车关税政策的直接回应。这场看似“以牙还牙”的贸易博弈,实则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盟友关系的微妙裂变与产业链的深度震荡。
加拿大汽车产业直接雇佣12.5万人,关联产业近50万岗位,其经济命脉与美国深度绑定。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已因关税冲突临时解雇900名美加墨三国工人,行业预警称若僵局持续,失业潮将蔓延。卡尼宣布将80亿加元关税收入反哺汽车业,试图以“内循环”对冲外部风险,但分析人士指出,加拿大本土产能难以短期填补供应链缺口,消费者可能面临车价上涨10%-15%的压力。
美国网友反应同样激烈。有人嘲讽加拿大“虚张声势”:“没有美国市场,加拿大汽车业撑不过半年。”也有消费者抱怨连锁效应:“我的皮卡维修费要涨了,因为零件来自加拿大。”
更深层危机在于全球贸易体系的重构。卡尼多次强调“美国主导的旧秩序已终结”,并加速与德国、欧盟推进贸易多元化。朔尔茨公开支持加拿大,称欧盟将“团结应对贸易争端”,暗示可能联合反制美国。这种“去美国化”趋势若蔓延,或将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例如,特斯拉正考虑将部分北美产能转移至德国工厂,以规避关税风险。
历史总在重复中变异——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全球贸易萎缩66%,而今天的美加关税战发生在高度互联的产业链时代,其破坏力可能呈指数级扩散。正如渥太华大学贸易政策教授所言:“当关税成为常态,企业将被迫在‘效率’与‘安全’间抉择,全球化的黄金时代或许真的结束了。”这场关税风暴,或许正是旧秩序崩塌的第一声裂响。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