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卫星通讯社4月4日报道,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一纸罚单再次将TikTok推向风口浪尖——因涉嫌违反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将欧洲用户数据非法传输至中国,字节跳动旗下平台面临超5亿欧元罚款,这也是DPC继Meta(12亿欧元)和亚马逊(7.46亿欧元)之后开出的第三大罚单。
此次调查可追溯至2021年,DPC指控TikTok允许中国工程师访问欧盟用户数据,这一行为被认为可能危及欧洲公民隐私安全。尽管TikTok多次强调数据存储于新加坡和美国,并通过“得克萨斯计划”隔离中国团队访问权限,但欧盟监管机构始终质疑其数据流的实际控制权归属。
对此,有反对者则质疑罚款动机:“这更像是政治施压,美国想低价收购TikTok,欧盟趁机补刀”。也有观点指出双重标准:“Meta和谷歌同样收集数据,为何仅针对中国企业?”
科技政策研究员玛丽亚·桑切斯则认为,TikTok的困境折射出更深层矛盾:“全球互联网的基础是数据自由流动,但各国对‘数据主权’的定义截然不同。欧盟试图通过罚款重塑规则,但这可能加剧数字市场的碎片化。”她以欧盟《数字服务法》(DSA)为例,指出TikTok此前已被调查算法成瘾性设计和内容审核漏洞,未来合规压力只增不减。
历史总有相似之处——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因美国制裁衰落;如今,TikTok或许正成为数字时代的“东芝事件”。不同的是,数据战争的武器不再是关税或芯片禁令,而是法律条文与公众信任。若TikTok最终被迫接受“数据牢笼”模式,其他跨国科技公司或将面临同样抉择:要么切割全球业务,要么承受天价罚单。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将决定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是继续拥抱全球化,还是退守数字孤岛?答案尚未揭晓,但TikTok的5亿欧元账单已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