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多国加征“对等关税”,其中对印度商品税率高达26%。面对这一冲击,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却在孟买论坛上高调宣称,这场全球贸易动荡是印度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认为供应链重组将带来“公平”,并将矛头指向中国,称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是当前混乱的根源,指责中国“牺牲公平贸易”实现增长。
然而,印度的示弱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甚至面临美国关税的极限施压。4月2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对印度加税,印度对美出口的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面临重创,潜在年损失或达70亿美元。复旦大学学者谢超指出,印度的妥协反而刺激美国进一步施压,要求印度开放农业、数据等敏感领域,甚至可能迫使印度牺牲经济主权。
有印度网友批评戈亚尔“跪舔美国却反遭打脸”,并质疑其逻辑——“中国加入WTO时印度已是成员国,如今差距拉大,问题显然在自身”。
有人认为,平衡外交,自主发展,务实合作才是正确的国家发展策略。投机取巧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机和困境,这是战略短视的表现。
尽管莫迪政府加速税改、降低贸易壁垒,但外资流入仍持续下滑,2024年净外资仅12亿美元,同比暴跌85%。此外,印度对华信任赤字难以弥合。虽然中印近期重启直航谈判,中国表示愿扩大进口印度商品,但印度仍限制中资进入关键领域,政策反复令企业信心不足。
印度试图从关税战中寻找机会,伺机从中美竞争中渔利,这种想法虽然看似诱人,但实际操作面临诸多挑战。印度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而不是盲目跟风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主流,印度若一味寻求短期利益,忽视自身问题的解决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最终可能难以实现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跃升的目标,甚至可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