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在马里兰州国家港举行的“海-空-天”研讨会上,阐述了美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愿景。他透露,美国国防部正在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战争”中的训练模式,摒弃各军种各自为战的传统做法,转而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博伊尔指出,这种转变之前,军种间关键能力需求的生成机制低效且存在缺陷。
报道认为,这些训练内容的变化反映了美国军方正努力应对在太平洋战区与中国的大规模对抗。博伊尔表示,为了在这种预想场景中取得优势,美军不仅需要实现各军种间的全面整合,还必须与盟友和伙伴国家密切协同作战。他认为,当前各军种仍然各自提出需求,这种碎片化的模式必须改变。只有通过实兵的跨军种联合训练,才能探索和验证联合部队的需求。现有体系下的联合演习大多是概念性的兵棋推演或常规演习,并未验证过战斗中应优先投入哪些战力。
尽管美军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联合度很高,但近年来的美军将领认为这远远不够。由于传统演习训练模式在未来印太地区冲突中的局限性,五角大楼试图在过去几年中改变演习方式。最初,美国海军和空军合作进行面向太平洋区域的大规模演习,随后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太空部队也加入进来。这些训练将由实战指挥团队和专家自主策划执行,探索如何配备能力和作战,而不是高层决定。参与演练的单位包括加州彭德尔顿军营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美国空军武器学校和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等,还将有太空部队和网络司令部作为新型作战力量配合。新的演练方式旨在研究如何整合2040年和2050年所需的各种能力。
“战区”网站报道显示,尽管博伊尔没有透露具体的行动和演习名称,但更大规模、更高联合程度的演习重要性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应对所谓“印太地区”的突发事件时。例如,美国空军主导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将于今年夏天举行,为期两周,目的是为针对中国的战争行动做准备。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W·阿尔文上将表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复杂环境中部署和维持行动、在受到攻击时维持后勤保障以及确保弹药和燃料的正确运送。最近在加州海岸举行的“竹鹰”大规模演习中,这些问题得到了体现。一些盟国和伙伴国也将参与今年夏天的演习。
对于部分国家而言,它们对“印太地区”的兴趣也不在美国之下。去年,德、法、西班牙等国空军举行了“太平洋天空-24”演习,并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航空兵力量进行了联合演习和训练活动。这些演习都试图应对该地区未来可能的冲突中的挑战。
博伊尔的讲话突显出美国军方对其部队是否做好相关战备的焦虑。为了实现多军种联合部队及其盟友在广阔地理区域内作战的目标,必须实现深度协同。这一计划能否从设想变为现实尚不得而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