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的“自救清单”上又添新项目。近日,该集团宣布以约3.22亿元出售远洋国际中心二期项目所属公司23%股权。这家昔日的红筹房企,在流动性危机爆发前后,开启了出售资产的自救模式,先后出售了成都太古里、颐堤港二期等优质资产。
尽管远洋集团在化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高达63.15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已于3月生效,清盘呈请也被撤销,但其仍需面对2025年的巨额债务压力。据披露,远洋集团2025年需偿还635.76亿元的债务,短期偿债压力依然巨大。
最近,远洋集团公告显示,已将联营公司北京盛永置业投资有限公司23%的股权转让给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远洋集团保留12%的股份,而日照钢铁的持股比例增至88%。这笔交易代价约为3.22亿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690万元,拟用于维持集团的基本营运资金,并预期带来约2610万元的收益。盛永置业的主要资产是位于北京朝阳慈云寺桥东北角的远洋国际中心二期,由两座国际甲级写字楼及一座购物中心组成,属于优质资产。
为了回笼资金,远洋集团不得不接连出售优质资产。去年6月,远洋集团将颐堤港二期项目的相关股权和债权以约40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人寿保险及太古地产。同年年底,还出售了成都太古里项目50%股权。此外,远洋集团还向中国人寿出售了北京颐堤港一期项目公司股权以及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的北京锐中心项目。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远洋集团仍未能避免2023年8月份在公开市场的困境。2024年7月,远洋集团公布了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并于2025年3月宣布重组条件均已达成。香港高等法院也在3月17日撤销了对远洋集团的清盘呈请。
然而,远洋集团的偿债压力并未因此减轻。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远洋集团借款总额约为960.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为635.76亿元,占比66%。现金资源总额仅为48.2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约19.1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90倍。这意味着远洋集团需要在2025年集中偿还近三分之二的借款,而现金及等价物远远不够。同时,远洋集团2024年的协议销售总额降至351.60亿元,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融资受限,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远洋集团营业额为236.41亿元,同比下降49%;毛亏为3.98亿元,毛亏率为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86.24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2%。远洋集团解释称,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行业毛利率下降,以及对物业项目计提减值拨备。数据显示,2024年远洋集团录得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损失净额76.99亿元,主要为年内集团对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计提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及对财务担保拨备。
目前,远洋集团境内债务的重组已经进展到与债权人进行初步沟通的阶段,计划在2025年8月下旬之前推出整体重组方案,重组范围至少涵盖7只公司债,本金约130亿元。远洋集团能否在这场债务风暴中成功突围,值得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