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两次破格提拔的“80后”张志君履新
“80后”张志君履新,曾两次破格提拔,这位年轻领导者的晋升历程备受关注,展现出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才华,其具体职务、工作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但相信他将继续以优秀的表现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其个人成长经历也鼓舞着更多年轻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期待张志君在新的岗位上能够继续发挥优势,创造更多佳绩。
共青团四川省委官网显示,张志君已任共青团四川省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基层建设部、学校部、社会联络部(志愿者工作部)、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公开资料显示,张志君,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2月生于甘肃武威。
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社会工作专业,获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学位。
张志君于2005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奔赴革命老区巴中和高原藏区巴塘,投入到脱贫攻坚的艰苦奋战中,在2024年2月四川省委“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中获得一等功奖励。
张志君曾任共青团四川省委基层建设部部长、共青团四川省委办公室主任等职。
张志君曾获两次破格提拔的机会。第一次是因为他编制巴中市的专项规划,工作能力得到组织、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第二次破格提拔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干部公选政策,考试内容有关社会热点问题,他在发改委、市政府研究室的工作经验为他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底,组织把张志君调到了团省委,后到巴塘县挂职,2016年,张志君到巴塘的一个月时间内,他走遍了12个脱贫摘帽村。后来,又走访了所有的乡镇、31个贫困村,去过最多次数的贫困村达13次。通过高强度、高效率的走访,张志君对贫困群众的贫困原因、发展意愿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进一步理清了全县61个贫困村、2023户9077名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为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巴塘县最远的乡镇是地巫乡,距离县城不到200公里,但开车需要6个小时。沿途滚滚的金沙江,“单行道”式的公路,让坐车的人时刻抓紧把手,不敢有丝毫放松。张志君去过多次,但前3次都爆胎了。但这更加坚定了张志君扶贫的决心:不能让老百姓的脱贫车在奔康路上爆胎。县委书记、县长听说爆胎的事后,考虑到张志君是挂职干部,建议他不去地巫乡,但是,张志君却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年轻干部冲上前去战天斗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巴塘县的贫困户、贫困村都顺利脱贫,他个人也获得“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奖”。
来源:白鹭洲知政综合共青团四川省委官网、兰州大学校友网等